之前我曾談到,兩個年紀相若的孩子:甲和乙,都有著同樣的健康狀況;因著甲母和乙母不同的教養方式,塑造了兩個性格各異的孩子。
兩位母親都是痛惜自己的骨肉的。愛孩子的方式各異,但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身為旁觀者的我,自然是沒有資格批評哪位母親做得對,哪位母親做得不好,畢竟當局者的痛苦與無奈,我們旁人肯定無法感同身受。在此,我只是想將我在他們身上所學習到的功課,再加上參考其他的親子養育資料所獲的心得,與大家共勉之。我不是一位幼兒養育專家,也不是甚麼教育權威,我只是一名平凡的母親。如果我的觀點有誤,敬請多多指點。
首先,身為父母的我們,不應該在孩子面前向他人以消極悲觀的方式提起孩子的“特別情況”。如果孩子有過敏問題,家長沒有必要在眾人和孩子前將“問題”當成很“嚴重”的課題來談。最避忌的是家長一面“哭訴”,一面強調孩子“很可憐”、“很慘”、“很不一樣”等等。家長可能認為孩子還小不明白大人在講甚麼。其實敏感的孩子,懂的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多。他們可以從大人的言行舉止、環境情況及他人反應中洞悉一切。
孩子簡單的世界是以大人為引導。 如果大人們告訴孩子,“你是很可憐的、你的情況很麻煩”,那麼,他們自然而然地會覺得自己真的很“可憐”、生命是很“灰暗的”,他們當然也不會有無憂童年、天真歲月了。
反之,如果家長以客觀角度、冷靜態度,不斷地向孩子灌輸真確的知識和意識,教導他們如何看待和面對問題, 並以確定的口吻向他們傳達一個很重要的訊息:“你雖然有過敏的問題,但是,只要你在飲食方面小心一點,你也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有個快樂幸福的童年。雖然你不可以吃這種食物,但是你還是可以吃那種那種那種食物,你可真幸運呀!”在長期的正面熏陶下, 孩子必然不會覺得問題是問題了。
其二,盡量讓孩子有機會成為“正常”的孩子。不要因為孩子的特殊情況而逃避為孩子建立正常的社交生活。家長應該盡量幫助孩子參與其他孩子的正常活動,比如,乙母特地為乙烘培蛋糕,讓乙也可以在其他小朋友吃蛋糕時,也有蛋糕享用。蛋糕或許不一樣,但是,只要孩子有份參與,他們也會很開心的。此外,絕對不可以因為孩子的狀況而給他們不應得的特別待遇,例如,嬌寵、溺愛。我認為,這些孩子更需要大人們給他們機會獨立,以提高個人自信。
其三,家長們應以更積極的心態來看待此事。除了盡量幫助孩子成為“正常”的孩子,訓練他們獨立自主,家長們也要以正面的態度來面對孩子的特殊狀況。如果家長自己也自哀自憐、怨天尤人、悲觀消極,又豈能教養出身、心、靈健全的孩子呢?
當然,說易做難。當局者的苦水,旁觀者就算能夠體諒,卻永遠也不會明白。教育自己孩子這種看似瑣碎,卻勞心費力的工作,當局者的甜酸苦辣,只有自己肚里有數。
唯一能說的是,為國家栽培新一代領袖的家長們,我們一起加油吧!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