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March 2008

"中西合璧“的一餐?

乘外子放假,我和香港女友到尖沙嘴的彌頓道去喝咖啡,然後去諾士佛臺的“天與地”吃中華料理。

我住在港島,很少到尖東。所以當我們從“美麗華”一下樓梯到諾士佛臺,我可是大開眼界。原來,不是只有港島的“蘭桂坊”、SOHO和灣仔有那麼多酒吧、西餐廳,和外國人!

諾士佛臺位於金巴利道的后面。長長的一個后巷,有一排裝修得美輪美奐的餐廳和酒吧。中菜、西班牙菜、法國菜、義大利餐、泰國料理、日本料理、黎巴嫩餐、土耳其食物等等等等,幾乎甚麼國家的料理都概括了。每一間餐廳都在外面設有陽傘、桌椅、花草、裝飾品等,有一間還有老樹遮蔭呢!每一間餐廳的氣派和格調各異,但,整體上,覺得有一點像巴黎的香榭麗舍,或者羅馬“許願泉”附近的露天茶座。唔,不是非常像,只是一點點像啦。

我比較“中國”,所以決定去吃中華料理。當我看到餐牌上竟然有臭豆腐時,非常興奮。這可是一間高級餐廳也,連臭豆腐都可以登堂入室!可惜友人不能忍受它的味道,死也不肯點此菜。我一看價錢,要HKD 40 一盤,我自己一個人也吃不完,只好放棄了。

回來后,腦子里老是想著那臭豆腐,真的很想吃呀!我最後一次吃臭豆腐好像是一年前,當妹妹來港我帶她到旺角的女人街逛逛時。我們兩人,各買了幾塊臭豆腐,站在路邊,沾著漿汁,狼吞虎嚥地吃了個痛快。旁邊,有個臭臭的垃圾桶,迷你巴士飛駛著並釋放著黑煙和人來人往,我們也不覺得髒和擠,哈哈!

我後來實在忍不下去,就找藉口要帶外子去諾士佛臺見識見識,並將“天與地”的紅油抄手,加鹽加醋地形容得好吃得不得了 (外子很愛吃紅油抄手)。兩天后,我們吃過晚餐,等安睡著了,就出門乘渡輪過海,然後步行走過半島酒店,沿著彌頓道慢慢地散步。經過著名的“重慶大廈”時,我要求外子陪我進去看一看。才走進那麼一點,我就覺得全身不自在。只見裡面擠滿了很多黑皮膚的非洲籍和巴籍的男人,用奇怪的眼神望著我們,感覺有點詭異。我探險的精神馬上消失,立刻拉著外子往回走。小心駛得萬年船呀!就算我膽小、怕事、太敏感吧 !



來到諾士佛臺,外子果然非常興奮,幾乎間間都想進去試一試。我不由他多想,馬上拉著他走進“天與地”, 很快的點了一盤臭豆腐和一碗紅油抄手,還有各一杯葡萄酒。外子曾經在大馬吃過一次臭豆腐,他說非常難吃,怎麼也不肯陪我去旺角吃。我告訴他,高級餐廳的臭豆腐沒有那麼臭,他也半信半疑的讓我點了一盤。豈知,“高級”的臭豆腐端來,哇,真的好臭唷!我很興奮的拿起筷子夾著就吃了起來。外子一臉痛苦地望著臭豆腐,硬是不起筷。我一個人吃不了,連哄帶騙地,叫他試一試。並答應,如果他吃臭豆腐,我以後也會吃他的最愛,很臭很臭的羊奶起司!

外子勉為其難的夾了一塊,很痛苦地放入口里,才咬一口,就好像給火燒到手指那樣,把筷子和才咬了一口的臭豆腐扔到盤子里,再也不肯繼續了!還好,紅油抄手來了以後,外子很開心的將之掃個精光,沒有再給我苦瓜臉看。而我,只好自己一個人,將整盤的臭豆腐吃完啦!那臭豆腐,真的很臭,連葡萄酒的味道都可以“蓋”掉也!


這張照片證明了,真的有像我這樣的瘋狂“食客”,以葡萄酒配臭豆腐和紅油抄手!這,算不算是中西合璧?

好吃的雲吞面!

剛來香港時,問起香港友人,哪裡有好吃的雲吞面。她們都說,中環的“麥奀雲吞面世家”。可是,那店鋪很小,時常都爆滿。當時安還小,去那裡都要帶嬰兒車。香港的茶餐廳店鋪都很小,根本不適合帶孩子去。雖然很想去試,卻因此耽擱下來。

如今還剩幾個月就要離開香港,當然要在走之前,嚐一嚐,到底“麥奀雲吞面世家”是不是真的那麼好吃。

前兩天,乘外子還在放假,兩個人帶著安,在下午兩點多左右,到中環的石板街去尋找那間茶餐廳。繞來繞去,終於找到啦!我們特地避開午餐時間,因此店鋪不是很多人。我叫了一碗雲吞面和一碗淨雲吞。朋友已經告訴我,小小的一碗面,要HKD26。面來的時候,雖然已經有心裡準備,還是覺得有一點不甘願。真的很小碗也!

我舀了一點面給安,再用剪刀將面剪斷,安就唰唰的狼吞虎嚥起來。我還沒有吃到兩口,她就將空碗推到我面前說:“媽媽,我還要!” (她有事求我的時候,通常會講華語。)

外子吃了午餐,所以只要淨雲吞。豈知,看到我和女兒爭吃雲吞面,他就說:”oh well, may be I should try a little bit."

結果,我又另外叫了兩碗雲吞面和一碗淨面。我們三個人兩三口也將之“掃”乾淨!平時女兒胃口就不大,可是這一次雖然她已經吃過了午餐,卻也自己吃完了整整一碗面!

到底這小小的一碗雲吞面,有甚麼魅力呢?雲吞不是很大顆,可是很新鮮、很美味。最好吃的是面本身。聽說是店家自己做的,沒有鹼水味,咬起來很具彈性。

如果你有機會到中環石板街、利源街、威靈頓街附近 "shopping"時,不妨到此試一試看吧!


這張照片是安拍的。我怕店員罵,不敢拍照,就派安出馬。我知道,可愛的她,應該都不會被罵。嘿嘿!事實證明,臉臭臭的店員,對她則一幅笑臉!樣子長得好看,待遇真的很不同!

28 March 2008

走!我們一起去採草莓!

在香港,有幾個地方可以在春天時去採草莓。

去年,我和幾位媽媽帶著小瓜們到大埔的草莓園去採草莓。那可是安第一次自己用剪刀剪草莓 (草莓園規定要用剪刀剪)。回程時,每個小孩手上拿著一個盒子,裡面裝著滿滿的、紅紅的草莓。孩子們可愛的臉蛋都是笑嘻嘻的。後來,外子和我,也帶著安再去一次。草莓園雖然很小,草莓也不是很大顆,更不像在英國夏天時採的草莓那樣香,但是那兩次的草莓之旅,大人和小孩都非常盡興。

今年,決定再去一次!但是,那幾位媽媽,一個搬去美國、一個回去工作、一個回獅城度假.... 最後,終於等到外子放假,我們一家三口自己去啦!

大埔的草莓園已經搬去更遠的粉嶺。我們乘了三十分鐘的火車,第一次去到粉嶺。然後,再坐綠色的新界的士,到“流水响道”的“中國花園”。

流水响道,顧名思義,真的有一條小溪在草莓園的前面!溪流的水繞著大小石頭慢慢地流著,發出潺潺的流水聲。溪水里有小魚和青蛙。溪流上還有小橋銜接兩邊的草莓園。草莓園四周有青蔥的山川圍繞著,四周一片綠意。小溪旁有竹叢、野花,隨著清風搖擺。還有蝴蝶、蜜蜂在飛舞。我們很幸運地看到一條很罕見的紅色帶橘色的蜥蜴。

我們抵達的時候,有一團大概十多個人在出口處,很“熱鬧”地討論著他們的收穫,磅他們的草莓和付錢。還好他們就要離開了,不然,他們的聲浪,真的破壞了那大自然的美景。

我們拿了一個紅色的盒子和兩把剪刀,穿過竹林,越過石橋,走向一片草莓田。正當我們很快樂、很安靜地在草莓叢間遊走,慢慢地“尋寶”時,忽然,一陣狂笑聲,破壞了那短暫的寧靜。只見幾位打扮時髦、穿高跟鞋的OL,應該是乘著午餐時間來採草莓吧。 她們大聲說話、更大聲的笑著,還不時因為踩到爛泥或積水,或者摸到爛草莓而尖叫。

我也是個愛吵、愛鬧的人。可是,總認為,鬧聲是屬於都市的。當我們來到郊外時,就應該回歸自然,安安靜靜地享受那美好的山水。看來,她們還是比較適合去唱卡拉OK吧!

還好,她們很快就“搞定”了,我們也可以繼續靜靜地享受那難得的一片綠。安穿著她紅色的雨鞋,踏著爛泥,很快樂地”剪“草莓、追逐蝴蝶蜻蜓、吹蒲公英的白色毛絮、採摘牽牛花、尋找青蛙、追扑雀鳥....

後來,我們買下了所採摘的草莓和一罐草莓蜜糖,就和這”中國花園“道別。乘坐的士時,一位新界的客家大姑要求搭順風車,反正順路,我們就載她一程,我也很難得有機會講一講久違了的客家話。

過後,外子感歎說,這可是一個好地方,可惜,沒有好好的整理乾淨。還有,如果有個整潔、雅致的涼棚可以坐下來,嘆一杯茶或咖啡,吃一點精美小食,聊聊天,該多好呀!我笑他,這可不是英國呀!中國人是沒有這麼一番閒情的!

無論如何,那可是一個蠻悠閒的午後。


27 March 2008

我的“學校”

初來此城時,人地生疏,雖然認識外子的同事和一些Toastmasters的朋友,還有幾位鄰居,但這些都是算新認識的,不怎麼熟悉。家人在遠方,只能通過電話來聯繫。剛開始還好,都忙著“建立”這一個家。每天到處跑,買這個、置那個,忙得不亦樂乎。一個月后,外子開始上班,我還是很快樂的自己一個人,挺著八個月大的肚子,到處跑,或者佈置嬰兒房。

來港兩個月后,安就出世了,我也開始了我人生中最手忙腳亂,甚至可以說是最無助、衝擊最大卻最快樂的一頁....

此篇不談媽媽經,就談我的“學校”。

為甚麼會想到去上學呢? 理由有三個:尋找除了是“媽媽”以外的朋友、個人的信心建立和讓頭腦不會變得太笨。

尋找除了是“媽媽”以外的朋友
剛開始有提到,我在香港,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朋友的。我是個不堪寂寞的人,喜歡有很多朋友在身邊。但,初來報到,去哪裡找朋友呢?我的廣東話不行,想要和當地人做朋友,等於是“雞同鴨講”。如果開口講華語,就被當成”內地人“、”上面來的“、”你們上面“、”大陸人“,常常因此而得到”特別“的”待遇“!如果講英文,也要看一看地區。在不對的地方講英文,也等於是在”雞同鴨講“!

為了”交朋友“,我花了許多的”心思“。我懷孕的時候,常常到處跑,一有機會,遇到有人講華語,就忍不住向前搭訕,因此認識了幾位朋友。此外,我藉著中秋節,給住在同一層的鄰居送月餅,也因此和其中四戶人家有很好的關係。尤其是來自東京的K, 我們後來成為很要好的朋友。

安出世以後,我也很努力的參加一些媽媽們的聚會。剛開始,很新鮮,還覺得很不錯。但是,BB經和媽媽經談多了,也蠻悶的。我開始覺得很無聊。我需要一些和BB無關的正常社交生活。

個人的信心建立
還沒有懷孕以前,我有一份很忙碌卻很充實的工作。稱之為一份”朝九晚九“也不為過也。我常常工作至深夜或者通宵,星期六和星期天也時常去上班。當年,在社交場合里,幾乎每一個人,一知道我的專業,就很自然的 ”嘩!你好能幹呀!” 或者,“我有一些事想請教你.....“等“類似”反應。我不否認,那種虛榮、驕傲、受重視的感覺,真的很好。

結婚一年、決定要孩子以後,我和外子都認同,自己的孩子要自己照顧。我很快樂的“放棄”了一份在世人眼中很好的工作,選擇安心養胎,好好的享受一下懷孕的滋味。當時的我,根本沒有想到,有了孩子以後,我的生活會產生如此天翻地覆的轉變!

首先,再也沒有那些”類似“反應。不但沒有,幾乎每一個人一聽到我是”Stay at home mum“,馬上轉移話題,或者轉換談天對象!有些則說”Oh, you are not doing anything? You must be very free!" 或者以嘲笑的口吻說”嘩!少奶奶,不用做,真好命!“

連在大馬的老朋友,也以開玩笑的口吻叫我“黃臉婆”、“auntie”;爸爸也關心的問我,讀了這麼多年書,好不容易考到了牌,為甚麼要放棄工作,回家做“湊仔婆”?

我很痛苦、很生氣、很受傷。沒有人問我,生孩子痛不痛?自己照顧孩子辛不辛苦?每天沒有好睡,半夜要起來餵奶幾次;每天早上五六點就得起身;一個人在香港沒親沒故...... 這一些苦水,從來沒有人願意聽。

從有一份很”受人尊重“的工作,”跌“到”無人問津“的地位,那一種感覺,真的不好受。我的自尊心也大大的受創!

讓頭腦不會變得太笨
很多媽媽的對我說,生了孩子以後,頭腦會變笨,人會變得很健忘。我也不例外。

每天對著孩子,唱兒歌、講兒童故事、換尿片、喂人奶、去遊樂園公園散步..... 與媽媽朋友談孩子、和外子談孩子、跟家人談孩子、閱讀育兒書籍..... 很少有機會談國家大事、政治法律、歷史文化,人權經濟、社會發展....甚至連工作上的八卦新聞也沒有。長年下去,頭腦會不變笨才怪!

我愛我的孩子。我甘心樂意留在她身邊自己照顧她。可是,性格好動、好玩又驕傲的我,也須要點甚麼來讓自己好過一點吧? 我不喜歡 shopping,不喜歡打麻將、去SPA、上美容院。我喜歡自修、閱讀、充實自己。我不希望自己在別人的眼中,是個吃米不知米貴的少奶奶。我很在乎別人的看法。

外子建議,不如去學點甚麼。在香港,很多"expat wives"都會到YWCA學手藝。我也去湊熱鬧,報了一個學畫油畫的課程 (好像是為期兩個月吧?)後來才發現,那是一個大錯誤!除了不能忍受“藝術”脾氣很重的老師,也因為油畫氣味太濃,根本不適合在我小小的屋子里畫畫,更何況,屋子里還有一位初生寶寶。當然,因為我是自己一個人照顧孩子,雖然勉強可以抽出時間去上課,但是我也實在沒有時間和精神去做功課和練習畫畫。

所以,油畫上完后,我又開始尋找適合的課程。外子剛好在策劃暑假,決定回英國,順便去巴黎遊玩。他就建議,不如學法語吧!

我想一想,也覺得主意不錯。一,我可以找到朋友,尤其是香港的朋友;二,Part time student 總比 stay at home mum 好聽一點吧?三,學一個新的語言,自我提升,頭腦有一點“衝擊”,好過沒有;四,算是為去巴黎而準備吧!五,外子和他的家人,或多或少,都會講一些法語,有些還很流利。如果我也會一點點,可能可以和他們建立更好的關係吧!六,安以後上學時,會學法語。如果我會一點點,可以幫助她。不然,她和外子講法語悄悄話,我也不知道他們說甚麼!七,除了英文以外,外子只會講一點的法語。不像大馬人,在香港自己人要講悄悄話,可以講馬來話。在這裡,如果要和外子講悄悄話時,法語是唯一的選擇啦!

於是,2005年4月,我開始了一個星期兩個晚上,每一次一個小時半,在灣仔軒尼詩道,我和 Alliance Française,停停續續,大概三年的關係。三年里,我一共拿了七個 level 的課程,還有兩個 workshop。我當然也認識了很多香港的好朋友。有時我們還會一起去吃飯、唱 karaoke 呢!最好玩的是,我們可以在升降機里用法語講悄悄話,別人聽不懂 !

在社交場合里當別人問起我做些甚麼是,我會很驕傲地告訴他們,"I am a stay at home mum and a part time student。” 雖然還是沒有像以前那樣的“嘩!”反應,至少沒有馬上轉換話題,或者掉頭跑。通常別人都會順口的問 “Why French?” "Oh, I used to learn French too !" 或者 "I am learning French now!“ " You are very hardworking !" 接著我們就談法國文化、學習語文的障礙、中文或英文和法文的比較等話題。嘿嘿,效果還不壞吧?

至於我的頭腦有沒有變不笨,坦白說,效果不大。但是,至少,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會變得太糟糕啦!

雖然我的法語說得不好、詞彙懂得不夠多、聽的能力也很差、發音很不標準。但是,我和外子及安,去過了法國兩次,每一次,我都可以自己點菜、問路、作簡單的自我介紹等。我對法國和他們的飲食文化的認識,比以前多了很多。也慢慢有一些法國朋友, 可以和他們談紅酒、說法國菜,聽法語歌......

一舉多得,真是太好了。

我已決定,去到獅城,一定盡量繼續學法語!


26 March 2008

快樂的“學校” (三)

Small World 其他快樂的角落:




這是安的教室和老師們用心去準備的教材。


安和小朋友玩角色扮演的角落,也是安最喜歡的角落。每一次一進課室,和老師們說早,給老師們一個擁抱后,安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這個角落,找一件裙子穿上,然後對其他的小朋友說:"Can you play dress up with me?"


課室里洗手的地方和大大的窗戶。


吃點心、做手工的桌子。


玩沙、玩水、畫畫的角落。


世界各國的紙娃娃。安的是在最右手邊中間穿粉紅色裙子的女娃娃,是安自己選的顏色和自己塗的。我問她,要畫Chinese Dolly還是English Dolly, 她選擇 English Dolly。 她說她是 English lady。安時常說自己是English,and a little bit of Chinese。希望搬去獅城,比較接近家人,可以讓她變得 more Chinese!

25 March 2008

快樂的“學校” (二)

我們已經告訴安,我們將離開香港,去星加坡。她的反應還好,問我們可以不可以帶她心愛的玩具去獅城、獅城有甚麼特別的東西和食物、有沒有迪士尼樂園等一大堆的問題。

今天下午,外子帶安去海洋公園玩。回家的時候,談到了安的學校。外子告訴安,九月時,她將會去獅城一間新的學校。安馬上大哭了一場!她說“I want to go back to Small World! I love my teachers!" 外子不知該如何告訴她,就算我們留在香港,安也不會留在 Small World,因為她必須去外子的學校就讀。此外,她的許多同班同學,也會紛紛換班、轉校,或搬到其他的國家。

外子回來告訴我,從現在開始,最好不要談獅城,等到學期正式結束,再和她談,可能會比較容易。

安喜歡 Small World, 情有可原。外子和我也很慶幸安喜歡 Small World 和她的老師。連我自己,也很喜歡到 Small World。一個星期,我至少會有一天,甚至兩三天到學校去,上 parenting course 也好,去拍照也好,或者去和老師溝通、和家長聊天、幫忙整理圖書館、到班上 volunteer等。

以下是我所拍的 Small World 的各個角落:



學校入口之一。



寬闊的走廊,在香港是少之又少。


這是安課室入口出的cubby。

快樂的“學校”

在香港,孩子大概18個月就開始自己上幼兒園。從事教育的外子和我的父母,都認為太早讓安去上學不是很適合。再加上自己選擇了當“全職媽媽“,想乘安小時,花多一点時間和她在一起。我野心大,想自己孩子自己教,如果女兒這麼小就去”上學”,那我做甚麼呢?

女兒的玩伴們,在兩歲時,大多去“上學”了。就算不上學,或除了上學,小朋友總會參加甚麼才藝課程、遊戲班等,時間排得滿滿的,都很忙。所以,兩歲以後,我就很難為她找玩伴了。每一次,要“敲鑼打鼓”、打電話、email 等,安排又安排,好不容易才找到大家都配合得到的時間、地點、活動等。

我自己也搞了個 "Mandarin Speaking Mother and baby group" and South East Asian Mother and baby group - SEAmumsHK", 好讓安有固定的玩伴一起玩。SEAmumsHK 純粹是讓孩子和媽媽們在一起,聊聊天、玩遊戲、吃東西等。媽媽們也會定期晚上出來吃飯、shopping、social 一下。Mandarin group 就比較“認真”啦。

我在安大概五個月左右,就在網上登了一個告示,尋找會說華語和有相同年齡孩子的媽媽,一起搞這一個定期的聚會。很幸運的,我找到了一班認同"自己孩子自己教"的媽媽們,每一個星期見面一次,讓孩子除了一起玩以外,還可以一起學習。媽媽們,輪流負責講故事、唱歌、帶領孩子們玩遊戲、木偶表演、朗誦等。雖然很辛苦,但我們卻堅持了大約兩年半! 後來,孩子們三歲左右,因為有些媽媽離開了香港,有些媽媽開始工作了,孩子們也紛紛開始在不同的時間上學,這可愛的一班,才正式停止了。

搞那麼多,就只為了讓安有固定的玩伴,一起玩,一起學習。雖然很辛苦,我卻為此,為自己和安,甚至是外子,尋找到很多朋友,令我們在香港得日子,特別有意義!

安三歲左右,外子認為,是時候送女兒“上學”啦。我們在尋找學校方面,做了很多功課。我們認為,早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得不小心找好的學校。我的父母從事教育三十幾年,我可以說是從小在學校長大的,而外子將要當校長了,所以,基本上,他們都是這一方面的專家。我雖然不是從事教育,卻時常被他們影響,所以我知道,甚麼是好的學校和不夠好的學校。

當時,我們有三個選擇:一,是最靠近家,就在樓下的名校,提供雙語教育。二,離家不遠的另一名校,新教室、新教材,也是雙語教育。三,安須要乘坐30分鐘的校車,英語教學,每星期一次只有15分鐘華語時間的基督教幼兒園。

我們選擇了後者。

第一次參觀 Small World Christian Kindergarten 時,我就深深的愛上這一間學校。英殖民時代的紅磚建築物,四周有青蔥的樹木圍繞著,遠離交通繁忙的市區,還有一個室外的遊樂場!學校裡面的天花板很高、窗戶很大、自然光線充足、寬闊的課室和走廊、空氣新鮮、涼爽通風....





像這樣的建築物,在香港是很難得的,更何況是一間學校。大多數的幼兒園都是在商場內、店屋旁、高高的住宅區樓下、交通繁忙的地區、沒有自然光線、窗戶常年關著、冷氣大開、空氣不流通;別說室外遊樂場,有些甚至連室內遊戲室都沒有!

最重要的是,Small World 的校長、老師、助理等,都在那裡服務多年。 有些甚至在那裡工作超過十年。此外,我們也問過了許多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不論是此校的家長或認識此校家長的人,都對 Small World 讃不絕口。有一位家長說:“Small World doesn't have homework. The only "homework" is probably taking turn to bring the school pet (hamster) or plant home on Friday to look after them for the weekend!" 每一位家長則在他們孩子“畢業”離開Small World 時,都很傷心,都對此校依依不捨。

事實也證明了我和外子的選擇是對的。安一開始,就喜歡上 Small World 和她的老師們。每一次放學就迫不及待的向我報告學校的事情和向我”炫耀“她的手工作品。她最喜歡玩”扮演“老師的遊戲,假裝自己是她的老師,教導小朋友們唱歌和學習。 ”North America, South America, Europe, Asia, Africa..." 和“高山青”是目前她最喜歡唱的歌。

很幸運的,安的其中一位老師剛好也是大馬人。安也因此學會唱"Rasa Sayang"和”Bangun Pagi"! 有一次安放學回來,對我說”Apa Khabar?" 看,都不用我教!

老師們在教導孩子方面,都非常用心。班上的佈置、教材、學生作品等,時常更新。我知道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班上的玩具,不是平時在普通玩具店買得到的。很多都是在Montessori 的專門店才有,或者是老師們自製的,非常有創意,對孩子的各方面的發展都很好。最重要的是,也是我在其他的學校沒有看到的就是,每個班上,都有 Sand pit、畫架、圖書架、讓孩子玩水的地方和玩角色扮演的衣櫥。

因為Small World 是基督教學校,所以孩子們在班上時常和老師們一起禱告、聽聖經的故事、學習一些聖經內的智慧。我們是基督徒,當然為安有機會在基督教環境里學習,而感恩!

試想想看,在廣闊的空間內、有充足的自然光線、窗外有樹木圍繞、空氣流通;在有經驗、有耐心、有愛心的老師們有系統的引領下,17個天真活潑、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的孩子們,一起玩遊戲、學習、唱歌、聽故事、學習分享、做手工、畫畫、玩沙、玩水、玩家家酒、打扮自己玩角色扮演、吃點心 (點心是自備的,所以媽媽可以自己準備健康的點心)、禱告,是多麼幸福、幸運呀!

雖然要乘做30分鐘的校車有點累,但安習慣以後,也覺得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坐校車很好玩。Bus Mother 人很好,校車司機駕車也很小心,孩子們一定會扣上安全帶,學校老師和校長都會在大門口以笑臉迎接孩子們,校長也記得每一位孩子的名字。

雖然學校是以英語為教學媒介語,很少中文。但是,對外子和我而言,讓安有一個美好的學習環境,比有一個雙語學習環境,更重要!

Small World 對家長的參與非常鼓勵。不但設有 parenting course 給家長們參加,還有 Dad's evening、Cultural Day、Coffee mornings 等各種大大小小的活動, 讓家長們參加。此外,學校也鼓勵家長們,和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們到學校給小朋友們講故事、介紹自己的國家和文化等等。此舉不但讓長輩們參與孩子的校園生活,從中更了解孩子,也讓孩子們受惠不淺。

從安開學以來,我都積極的參與學校活動。通過教導孩子們做簡單的手工和做湯圓,我也可以過一過作“老師”的癮。也了解到,為人師表,真的很不容易呀!我建議那些時常對老師不滿的家長們,試一試到學校教導孩子,你就會明白到,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資格當老師的。

此外,我也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媽媽們。我們時常一起到學校,幫忙整理圖書館的書、談天、喝咖啡、參與學校活動等。平時也會湊在一起吃飯聊天、帶孩子去玩等,好開心!

今年夏天,安就“畢業”了。雖然我們很傷心,只能和Small World有短短的一年”緣份“, 但是,Small World永遠會在我們的心目中有特別的地位。

18 March 2008

情鍾於港大(二)

上一篇說到自己很喜歡去港大的星巴克。朋友問我為甚麼。我說,並不是因為我最近愛上Rooibos Latte,也不是因為星巴克的Babychino是免費的 (Pacific Coffee 要 HKD10 一杯呢!) 喜歡去港大的星巴克,是因為... 請看照片....


是的,在香港,像這樣的一個戶外的咖啡座,不多見。更何況,這可是禁煙區呢!

上一篇也說到,有時我們會坐在面向中山廣場的那一張桌子。這就是中山廣場了。



民主牆下,是女兒玩泡泡的地方。你可以想像得到哪一幅圖嗎?七彩繽紛、大大小小的泡泡在中山廣場上飛揚;頭上綁著兩條小辮子的安,快樂的,在風中追著泡泡....

有時,我們會順著梯級走上中山荷花池去喂魚、看烏龜、撿石子..... 幾秒鐘的路程,我們最少需要五分鐘,因為女兒一定忍不住會在扶手架上“蕩秋千",玩Monkey's bar!

一到上面,又是另一片天地。







女兒稱此石為 The Turtle Rock。


扶林石?


在這裡,孫中山先生靜靜的思考...


我喜歡的桂花叢。此逕,見證了我從第一次推著嬰兒車,然後牽著女兒的手慢慢的走著,到女兒在前面跑,我在後面追.... 一共有三年多了。時間,過的好快呀!

港大,見證了,我人生的四年;我在香港生活的四年;我初為人母、戰戰兢兢的四年;我和外子在路燈下散步談天的日子;我和外子站在山上遙望迪士尼樂園煙火的夜晚;女兒人生的頭三年又九個月;她在香港的三年又九個月;我們三人在香港的朋友和在這一段日子的喜怒哀樂、吃喝玩樂等的美好回憶.....

再見了, 薄扶林的香港大學!

依依不捨的是...

想到還有三個月,就要和香港道別了,心中不禁黯然。朋友們都說,哎呀,你不捨得甚麼呀?從獅城來港,才那幾個小時,回來很方便呀!

話雖那麼說,可世界這麼大,我還有很多很多的地方沒有去過。以我們有限的”資源“,當然會去別的城市旅遊呀!回來住就可能,回來遊玩嘛... 可能性很小。

離開香港,我想,我最捨不得的,有六件事: 香港大學、木棉花季、桂花飄香、深水埗、公共圖書館和港式點心。

這一篇,就談談桂花香吧!

秋天,是到港大散步的好時期。 女兒和我,最喜歡到港大的荷花池喂魚、看蝌蚪、找烏龜、拾楓葉、撿石子、欣賞荷花與睡蓮......我們常常經過的小徑旁,有一叢叢矮矮的桂花樹。秋天時,嫩黃的桂花,團團簇簇掩映在青綠的葉子深處。每一次經過,我們都忍不住,低下頭來,深深的呼吸。甜甜馥鬱的桂花香,立刻透心穿腸,令我心醉。

桂花樹的花,小小的,淡黃色的,一點都不起眼。可是,她那濃郁的花香,瀰漫著每一個角落,叫人無法忽視她的影響力。可能在大馬沒有桂花吧,我對這芳香馥鬱的小花,特別鍾情。每一次到港大,我喜歡停在桂花叢邊,嗅著花香,為自己有幸與此花相遇而感恩。

雖然曾到桂林去遊玩,吃過桂花煮魚、喝過桂花釀酒,卻因為錯過了花季,無法在桂林里,與桂花共舞。如今有幸在我所鍾愛的香港大學,常常可以置身於桂花叢間,享受她的馨香,怎麼能不為此感動呢?!

四年的緣份,將結束了。甚麼時候,可以續緣呢?

12 March 2008

木棉花開啦!

今年的冬天一開始,我就期待著木棉花開。

第一次見到木棉花是在2005年,於廣州的沙面島。那一年的三月,我與外子,推著嬰兒車,在“白天鵝”附近散步時,看到滿地都是紅彤彤的落花。一位老者,在靜靜的、輕輕的將枯萎的花,掃成一堆。 旁邊,一位老太太,慢慢的、穩穩的將還完好的花朵,編成一串一串的,掛在一邊。

好奇心重的我,忍不住走向前,與老太太攀談起來。 原來,這就是木棉花。老太太說,木棉花曬乾后,可以製成涼茶。我往上一望,不禁驚喜萬分!只見木棉樹高大的樹身, 光禿禿的枝枒間,長滿了紅艷艷的花朵,令寒冷的春天帶來一股暖意。

後來,我注意到,我家附近和香港大學內也有木棉花樹。每一年的二月及三月期間,木棉花樹,就很神奇的在光禿禿的枝枒,開了滿樹的紅色或橘色的木棉花。花期過後,結成橢圓形碩果, 約莫在五月時,果實會裂開,白色的棉絮,就會隨風飛揚。

香港公園附近的紅棉道,也有幾棵木棉樹。我最喜歡透過盛開的木棉花枝枒間,欣賞香港中環的高樓大廈。感覺上,那些大樓,好像被點點焰火點綴著,特別美麗。

明年的春天,我們將身在獅城。 想到可能不再看到如此美景,心中不禁對香港戀戀不捨.... 再見了,木棉花。